韩国化工企业的探索之路,走传统石化企业向高附加化学企业转型之路
2018/9/30 0:00:00 来源:塑商汇 关键词:聚风塑料网
◇韩国三大化学园区改革讲石油化学与精密化学相连接
附加值104万亿韩元(约6200亿人民币),雇佣55万人,出口756亿美元。 这就是韩国化学产业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依靠进口的化学产业如今已经上升为成为主导韩国出国和国家竞争力的产业。 乙烯、丙烯等石油化学,黏合剂等精密化学以及包含橡胶的化学产业价值链如今与电子、空调、汽车等需求产业密切相连。
韩国在石油化学领域虽然保持着较高的竞争力,但精密化学和橡胶塑料大体上是比较劣势的。 化学业界认为,只有加强石化和精密化学间的联系,实现均衡增长,才有可能实现尖端技术的尖端化。
其间,石油化学以大企业为中心成长起来。 虽然成本竞争力较低,但凭借多种燃气和煤炭的相对优势,保持优势地位。 在设备规模和效率性方面达到了世界前25%水平。 凭借着强大的竞争力,产量的一半用于出口,持续保持贸易顺差。
精密化学产品相对于普通产品,贸易持续低迷。 橡胶塑料部门也有必要追赶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
化学行业和政府制定了将以通用石油化学为中心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打造为尖端化学产业的目标。 对于现有的场地老化和地区产业连接不足、下游产业脆弱等问题,通过构筑尖端化学特殊园区、扩大高附加值产品比重等方式解决。 通过中小规模的合作,培育出全球水准精密化学,塑料企业。
改造大山、蔚山、丽水、釜山等化学产业园区的"三大化学园区复兴"政策就是始发点。 其中大山园区是基础和精密化学连接的特殊园区,蔚山是汽车、物流、造船等地区需求产业的未来原材料供应商的原产地。 丽水和釜山分别依靠合成橡胶和特殊橡胶出口,形成了韩国南海岸弹性材料的基地。
政府将通过建立特殊园区,加强石油化学和化学的紧密联系,通过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培养化学领域的中坚力量,中小型企业。 为此,将集中培养包括显示屏、半导体、电子电器、汽车、能源产业等五大需求产业为中心的总计十大大核心材料企业。 从大企业和研究开发(R&D)、人力资援等产各个方面,构建了相互合作的中小企业相生生态系统。
◇通过尖端化尖端化实现多样化投资
如果想要摆脱平凡的石油化学为中心的结构,成为未来大战动力,就必须发展高附加值产品。 高性能聚乙烯()、高级合成树脂()、耐热性等高性能特殊制品要适应复杂的抗震耐火、绿色环保等重重标准。 现有的石油化学产业必须通过持续的投资来维持设备NCC的效率,并通过供应高品质原料及事业重组等方式改善体制。 要朝着创造就业岗位和持续出口的方向提高竞争力。
企业也通过新的投资确保了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设施。 LG化学将基础原材料部门改编为高附加值部门,去年结束了丽水工厂ABS生产线的转换工作。 在丽水工厂内原有的产品生产线中,两家公司的1个生产线转变为ABS生产线。 ABS是代表性的高附加值产品之一,适用于汽车、家电、家电、信息技术(IT)。 去年年初,LG化学投资了1万250亿韩元(74亿人民币),年产400吨规模的碳纳米管生产工厂。
现代石油银行和OCI两家公司在2016年设立了合资公司,生产碳黑。 大山产业园区每年建设10万吨规模的碳黑,目前正在进行试运行。 碳黑是提高轮胎、橡胶等强度的混合剂和打印机墨的原料。 随着最近世界汽车产业以卡车和特殊车辆为中心,轮胎使用的碳黑市场也随之好转。
s-oil、乐天化学、韩华集团在韩国忠清南道瑞山的大山石油园区投资约10万亿韩元,正在建设尖端化学园区。 政府也开始支持基础设施改善等。 不仅是石油化学,中小型高附加值精密化学行业的投资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提高了整个产业价值的竞争力。 最近,由石化行业和产业通商资源部、各地方政府共同设立了"特殊园区"援建组织。
韩国产业部相关人士表示:"以往我国化工产业以石油化学和通用产品为中心,如今发展为石油化学和塑料、精密化学间的共同发展,因此要确保雇佣、生产、出口,实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