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欢迎访问聚风塑料网!

2021年中报业绩出炉||11家塑料机械上市企业 谁家盈利最强?

2021/9/6 8:32:49 来源:聚风传媒 关键词:聚风塑料网

在统计的11家塑料机械上市企业2021年中报业绩中,全部实现营收同比增长,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海天国际营收82.26亿元、克劳斯营收42.90亿、伊之密营收16.99亿元。有10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增长超过100%的有伊之密、大同机械、达意隆、弘讯科技、泰瑞机器。


123.jpg


海天国际:上半年纯利同比增长54.1%  长飞亚和Jupiter系列销量亮眼


海天国际发布的中期成绩单十分亮眼。营收同比增长64.0%,毛利增长57.7%,经营利润增长51.7%。得益于中国稳定的疫情防控环境及继续为世界输出各类产品,国内销售达到人民币57.20亿元,同比增加67.7%。由于多年来不断的扩展海外销售网络,除个别东南亚国家受疫情影响之外,多数地区如印度、巴西、泰国等销售增加显著,越南、土耳其、俄罗斯等继续稳步向上,海外销售总额同比增加56.1%至人民币25.06亿元。其中,Mas系列节能注塑机,同比增长58.3%;受国内外高端制造业的恢复和汽车行业的持续回暖,长飞亚电动系列和Jupiter二板系列的销售额同比分别增加86.1%和91.5%。海天国际在财报中指出,疫情对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欧洲、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均将数字和绿色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下个目标点。


克劳斯:上半年营收42.90亿  同比增长0.86%


克劳斯在财报中表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尤其是与公司业务密切相关的汽车等行业,呈现复苏迹象。公司新签订单和报告期末在手订单均迅速回升。由于KM集团主要产品均为高端定制化设备,从订单签订到设备交付的周期较长,主要产品的周期通常在半年以上,期初在手订单不足,导致报告期内公司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并出现一定程度亏损。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签订单58.69亿元,同比增加43.15%,其中KM集团新签订单6.1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8.13亿元,同比增加50.32%;天华院新签订单8.72亿元,同比增加13.04%;福建天华新签订单1.83亿元,同比增加45.28%。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为65.90亿元,其中KM集团在手订单为6.4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9.22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增加27.61%;天华院在手订单为14.67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增加24.67%;福建天华在手订单为2.01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减少5.20%。


伊之密:营收、利润超新高  上半年压铸机业务收入增长78%达3.05亿元


海天国际发布的中期成绩单十分亮眼。营收同比增长64.0%,毛利增长57.7%,经营利润增长51.7%。得益于中国稳定的疫情防控环境及继续为世界输出各类产品,国内销售达到人民币57.20亿元,同比增加67.7%。由于多年来不断的扩展海外销售网络,除个别东南亚国家受疫情影响之外,多数地区如印度、巴西、泰国等销售增加显著,越南、土耳其、俄罗斯等继续稳步向上,海外销售总额同比增加56.1%至人民币25.06亿元。其中,Mas系列节能注塑机,同比增长58.3%;受国内外高端制造业的恢复和汽车行业的持续回暖,长飞亚电动系列和Jupiter二板系列的销售额同比分别增加86.1%和91.5%。海天国际在财报中指出,疫情对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欧洲、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均将数字和绿色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下个目标点。


拓斯达: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05.33%


上半年,拓斯达实现营业收入155,426.0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6%,比2019年同期增长114.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04.01万元,同比下降68.03%。报告期内,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9,418.24万元,同比下降51.89%。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主要为:新开拓的新能源业务较多,前期交付样机设备为主;解决方案在不断的优化过程中物料消耗较多;大宗原材料涨价等。随着部分样机的量产、解决方案的优化完成,对自动化业务会有积极的影响。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834.30万元,同比增长405.33%。营业收入增长主要是由于注塑机业务增长较快,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业务也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注塑机业务营业收入在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业务板块中占比为44.29%,毛利率为14.08%,对该业务板块整体毛利率产生影响。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3,584.38万元,同比增长242.13%;毛利率21.60%。


大同机械:上半年净利4021.50万港元 同比扭亏为盈


大同机械在2021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00亿港元,同比增长47.7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021.50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去年同期亏损955.40万港元。大同机械在财报中表示,2021年上半年,中小型机器系列销售继续保持良好表现,而日常消费用品、包装、PVC(聚氯乙烯)及家电等行业也录得稳健销情,但是食品包装行业的薄壁高速专用机销售明显下滑,主要是受去年疫情肆虐初期需求殷切,市场需求现已恢复正常水平所致。此外,去年陷入市况低迷的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在本期间销售则有所上升。


泰瑞机器:2021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1.4%


泰瑞机器在财报中表示,2021年上半年,行业景气度延续,主营产品产销两旺,内外销订单同比增长较快,生产排产紧张有序,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其中:内销收入37,750.67万元,同比增长57.01%,收入占比66.12%;外销收入19,346.27万元,同比增长99.65%,收入占比33.88%;在CHINAPLAS2021展会上,泰瑞NEO高端注塑机系列隆重登场,正式亮相。此次发布会的成功举办正式揭开了泰瑞历史上灿烂辉煌的新篇章,而NEO系列带来的转型创新成果,既是泰瑞在注塑机行业掀起的革新浪潮,也是泰瑞对未来注塑生产的抢先布局。未来重点提升NEO系列全电动注塑机对标日本同行、二板及多色多物料注塑机对标欧洲同行,深度参与全球竞争并且力争实现国产进口替代。全电动注塑机及两板多物料注塑机等中高端机型产品保持较快增长趋势,产品营业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在下游新能源汽车配件行业(车灯透镜、AB柱、内饰件、外饰件、门护板类、仪表板类高光件、落水槽等)、LED灯具配件行业、3C电子智能穿戴、笔记本电脑配套行业、塑料可循环可降解等应用领域形成了一批技术成果及成功应用方案。 


达意隆: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63.5万,同比上升222.9%


达意隆在财报中指出下游行业发展稳健,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克服全球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抓住“双循环”战略带来的市场机遇,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在食品、物流、日化等轻工行业中的贴标、装箱、分拣、装车等工序上,对于“机器换人”的需求依然强烈,这为公司基于工业机器人的集成业务以及自动化改造业务带来了机遇。公司业绩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于下游食品饮料行业、粮油调味品行业和日化行业的稳健增长。


弘讯科技:上半年净利润5,895.31万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117.63%


2021上半年,弘讯科技实现营业收入51,203.8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9.27%,实现归母净利润5,895.3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7.63%。弘讯科技在财报中指出,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芯片相关产业链供货紧张,公司充分发挥境外子公司与供应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集中批量采购的优势,积极应对核心零部件供应不畅问题,作好物料安全库存,以确保生产排单及时;同时,与台湾芯片设计公司建立多方面深度合作,开展工业芯片研发设计,提高核心自用芯片的自主供给能力,又为公司进入先进制造行业提供技术与产品储备。母公司新增国际知名品牌先进自动化生产线用于控制系统核心控制板的生产,使电控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品质双双大幅提高,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积极开拓金属加工类机械市场,与国内知名品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伯朗特:上半年营收3.63亿  同比增长59.91%


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的主要原因:本期实行新的销售政策,针对终端用户的三级应用商,实行套餐销售,产品优惠幅度较大,导致销售数量增加。本期机器人的销售数量及销售金额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为:机器人市场需求回升速度较快;机器人配套厂商供应链成熟;一级应用商本期付款金额较多。


金明精机:2021年半年度净利2610.64万元 同比净利增加80.84%


2021年,公司关注绿色环保大趋势,从循环经济角度出发,重点关注“可回收、可降解”循环包装产业动向,推行单材化包装解决方案。成功研发了五层共挤在线MDO拉伸高性能吹塑薄膜生产装备等多项新产品,并提出“薄膜技术4.0Pro-助力循环包装产业发展”发展主题,坚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研发和升级可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的智能化塑料机械产品,适应国民经济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对塑料机械装备的更高要求,打造薄膜技术4.0Pro。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扩展丰富下游薄膜制品,着力发展公司特种多功能薄膜业务,公司募投项目“特种多功能膜智慧工厂建设项目”建设期已于2021年4月15日届满,项目建设的BOPET光学级聚酯薄膜生产线已投产并实现销售,其光学基材薄膜产品在市场开拓、客户储备等方面工作均已取得一定成效,产品品类正在不断丰富、薄膜性能正在不断提升中;公司另一条以自有资金投建的BOPET光学级聚酯薄膜生产线按计划加紧调试,并顺利投产。


海川智能:上半年净利润3214.84万 同比增长59.30%


海川智能在财报中表示,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在于,随着产业升级、人力成本增加,以及面对个性化需求时代来临的挑战等,导致相关制造企业迫切需要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单位成本,促进制造装备的进口替代与人工替代需求明显增加,部分企业的产品称重、包装及配料等工序将更多地通过自动衡器等设备完成,形成自动衡器替代人工的趋势。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国家制定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公司专注发展高端智能衡器制造,受惠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和行业市场需求的增长,有望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

关键词阅读
登入后,聚塑网将会依据您的阅读习惯推荐您感兴趣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