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一场 看台湾塑企在大陆的发展变迁
2024/1/15 8:50:50 来源:聚风传媒 关键词:聚风塑料网
明天1月13日,台湾省将选出新的地区领导人,其结果关乎着台海地区战与和、海峡两岸统与独的重大择决。聚风传媒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所有对台战略决策,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据1月2日的《日经新闻》最新报道,台湾地区对大陆的投资近些年快速下降,按比例来看,2010年超过8成(大陆占全部台湾地区对外投资比例),到2023年,锐减到了1成左右。其实,这样的新闻如今在大陆已经激不起几朵浪花了。
台湾企业大规模投资大陆,是从1990年代开始的。当时大陆积极吸引台商投资,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台湾企业利用大陆比较低的成本,把各类工厂转移到大陆,再出口到全球,其中就包括塑料产业链各企业,包括PVC等塑料原材料、注塑机/挤出机等塑料加工机械设备、管材等塑料制品的生产厂商。有意思的是,因为台湾企业多了,在大陆一般叫作注塑机的注射成型机也常被行业人士称作塑胶射出机,这是台湾人的习惯叫法,就好象海峡两岸分别用简体字和繁体字一样,求同存异,和平相处。成立已21年的聚风塑料传媒也见证了新千年以来台湾塑企在大陆的发展变迁,既有初期的无限风光,也有如今风光不在和走向落寞,谨以本文做个记录。
繁花绽放
众多台湾塑料企业纷纷来到大陆投资建厂,利用大陆的低成本劳动力、原材料和市场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在这当中,最有名的当属台塑集团,其创始人同样鼎鼎大名 - 被誉为“塑料大王”和“台湾经营之神”的王永庆(见下图左)。从日产4吨PVC粉的工厂起步,迄今台塑发展成为了台湾省最大的企业集团,也是世界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台塑集团于1994年逐步开展大陆投资布局,旗下的南亚、台化、福懋三家子公司纷纷赴大陆投资。同时,为了满足大陆加工业对于原料的大量需求,于2002年在浙江宁波设立石化原料专区,构建上中下游自给自足的一体化生产。目前台塑在广州、厦门、重庆、南通、昆山、宁波等地设有十余个生产基地,投资项目包括石化原料、塑料一/二次加工、电子原材料、重工机械、钢铁、发电等事业。
邓小平会见台塑王永庆
总体来说,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围绕产品制造,建立起了互惠的合作关系:大陆获得投资,带动就业,拉动GDP。台湾企业降低成本,保持产品竞争力,并获得丰厚的利润。有数据表明,在大陆投资和从业的台商人数高峰时曾达到80万人,在约1700家台湾上市企业中,7成企业对大陆进行了投资,比如注塑机生产企业富强鑫集团,即是台湾同业首家且唯一公开发行的上市公司。台湾塑料企业多数在大陆市场取得了成功,可以说,一二十年前,在技术研发创新、品质管理、品牌建设等各方面,大陆企业看台湾同行是“仰望”的。
繁花落寞
进入2010年后,大陆经济高速腾飞,大陆的新兴企业和台资企业产生了正常的竞争,而且前者在各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近几年台企撤离内地、迁址越南或印度等其它国家的消息不绝入耳,台企在大陆面临困境乃至败北离场。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台企不成功的原因也无外乎以下几条:
台资企业歇业通告
首先,随着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土地厂房等成本急剧攀升,使得台湾企业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
其次,大陆本土塑料企业的崛起,使得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大陆企业更加注重规模扩张、资源整合和渠道建设,台资企业多数根本干不过,只能败阵出局。在今天的大陆挤出机市场,已经很难听到什么响当当的台湾品牌了,而注塑装备行业也只有富强鑫、信易等少数几家企业还在支持着台湾品牌在大陆市场最后的门面,他们对大陆市场充满信心,正不断加大在大陆的投资规模,相信未来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富强鑫(FCS)宁波杭州湾新厂规划年产2000台特种注塑机
信易(SHINI) - 亚洲最大的塑料辅机制造商,图为正在建设的东莞大朗新工厂
此外,大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使得一些传统台资塑企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例如,早年来的台资企业对环境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因此相关部门“壮士断腕”,下决心责令这些企业择地重建,搬迁,坚决关停那些影响环境的低端生产线。
还有,两岸关系和政策环境对台湾企业在大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使得台湾企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中美对立全面展开后,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等,台湾企业在中国大陆的业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地缘政治的紧张已经让一些台企开始转移生产设备到印度和越南,另谋一条生路。
通过多年与台资企业打交道,小编觉得他们在大陆市场的发展策略和经营模式也需要反思。首当其冲就是企业经营者的格局和气魄,如果不相信大陆市场潜力,不敢在大陆做大手笔投入,表现得抠抠搜搜小家子气,确实是难于在今天的大陆市场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台资企业还可能过于依赖传统的产品,没有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缺乏创新和竞争力。此外,一些台资企业在大陆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本土化经营的经验和能力,对大陆的政策和法规了解不够深入。
繁花依旧,后会有期
“无可奈何花落去”,但台资企业在大陆的落寞并不足惜,也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机会重新崛起。事实上,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尤其是待台湾省回归完成统一后,海峡两岸塑料行业的合作将会更进一步,形成优势互补和共赢,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塑料产业的高速发展,这对于塑料行业而言真可谓善莫大焉。
王师南定宝岛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