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PLAS 2025 回顾 | 巴斯夫奔赴碳索之路,拥抱可持续未来
2025/4/29 8:52:47 来源:聚风传媒 关键词:聚风塑料网
在本月于深圳举行的CHINAPLAS 2025上,巴斯夫(BASF)公司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17馆D91展台呈现出了一系列创新和可持续塑料产品的解决方案,这些成果在#OurPlasticsJourney碳索之路“制造-使用-循环(make-use-recycle)”的各阶段,助力提升产品的可持续性、循环性和产品性能,再次展现了巴斯夫协助客户实现绿色转型的承诺,为塑料行业带来全新视野。
在开展前一天的媒体日活动上,巴斯夫高级副总裁、亚太区特性材料部负责人鲍磊伟(Andy Postlethwaite)面对全球几十家行业媒体时表示:“随着可持续议题在行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也将聚焦创新和共创,重点推进帮助客户通过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绿色转型的项目。我们很高兴展示不仅可满足市场需求,还能突破塑料行业发展的解决方案。CHINAPLAS 2025国际橡塑展提供了加深与行业领导者对话、加速可持续实践的机遇。我们与合作伙伴携手共创,全力推动净零排放的未来,强化亚洲在全球循环经济中起到的作用。”
巴斯夫在今年CHINAPLAS上的展示以“碳索之路,携手同塑“主题,以循环经济创新与跨界生态合作为主线。聚风塑料传媒记者应邀参加了BASF在展会首日上午组织的展台TOUR活动,见证了上百种足够吸引各方眼球的首发新品,看到塑料行业产品价值链上的特定材料解决方案将如何被“制造、使用和回收”,以实现更可持续的未来。以下是记者特别感兴趣的几款明星展品:
◆采用食品接触级Elastollan® FC TPU制作的医用导管和传送带巴斯夫展示采用食品接触级别Elastollan®TPU创新材料制作的医用导管和传送带。巴斯夫位于上海的TPU生产装置现已符合GMP(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可供应符合食品接触级材料要求的产品规格。这使巴斯夫Elastollan®的生产更贴近亚太地区的客户,满足本地需求。除了符合严格的食品安全法规外,巴斯夫Elastollan®产品还可应用于玩具、食品加工设备(传送带、软管等)和医疗器械等行业中,且均展现出卓越性能。
◆起亚EV3 Study Car概念车采用巴斯夫可持续高性能材料解决方案韩国的现代起亚公司与巴斯夫再次携手合作,推出其第三款概念车——起亚EV3 Study Car,在车身的多个部件和组件中使用了8种来自巴斯夫的可持续材料,包括Ccycled®和生物质平衡的工程塑料(Ultramid®和Ultradur®)、生物基和Cycled® 聚氨酯(Elastoflex®)、在超临界发泡(SCF)中应用的聚异氰脲酸酯(PIR)Infinergy®赢飞力®发泡热塑性聚氨酯(E-TPU)等,为整体碳排放的减少作出贡献。
◆巴斯夫与威尔低碳科技合作开发先进的商用车塑料气罐巴斯夫展示与安徽威尔低碳技术有限公司共创的商用车气罐,它采用巴斯夫高性能材料解决方案Ultramid®聚酰胺制造。与铝制替代品相比,减重达10-20%,与钢材相比则减重超过50%。气罐的生产过程也更加节能,因为它仅需要采用一体成型的注塑工艺,这省去了金属款通常所需的二次焊接工序。凭借巴斯夫创新材料解决方案Ultramid®的优异机械性能,该气罐表现出卓越的刚性、焊缝强度和抗紫外线性能。同时,该解决方案的高耐爆破压力超过50巴(500万帕斯卡),满足应用的严苛要求,并展示了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特种聚合物Ultrason® D为制造高难度电子电气部件开辟全新可能性
针对具有特殊要求的高难度电子电气部件,巴斯夫现已研发出高流动性的Ultrason®D 1010 G6 U40。这款基于聚醚砜(PESU)开发的共混物,可以满足应用于数据与能量传输、智能电子产品以及电动汽车中的高效节能部件的特殊注塑要求,即使在较低加工温度下依然具有出色的流动性,使精密开关、断路器、传感器、IGBT和老化测试插座等半导体部件的制造商拥有更多设计自由。Ultrason® D 1010 G6 U40在高温环境下电气性能稳定,具有较高的相对温度指数(RTI),其CTI值相较于聚醚酰亚胺(PEI)和聚苯硫醚(PPS)也更高。相较于标准规格的PESU而言,注塑厂用此款新型共混物可将熔体温度降低12.5%,节省能源成本的同时又不影响其出色的流动性。0.4毫米厚度的额定阻燃等级为 V-0 (UL 94),达到PLC等级3,且CTI值为200V,助力实现电子电气部件微型化。
巴斯夫坚持实践碳索之路,通过可持续创新与共创推动净零排放的未来。这家全球化工巨头在实现零碳生产的道路上不断深耕,通过使用由可回收或可再生原料制成高品质、性能的产品,助力降低碳足迹(PCFs);并力求推出轻量化、耐久性高的前沿产品并发展创新技术,旨在推动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巴斯夫积极拥抱塑料行业的循环经济,致力于研究各种回收方法,例如化学回收(ChemCycling@)和物理回收,以提高塑料回收的效率。
巴斯夫与大中华市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885年,迄今整整140年,从那时起巴斯夫就是中国的忠实合作伙伴。作为中国化工领域重要的外商投资企业,巴斯夫主要的生产基地位于上海、南京、重庆和湛江(建设中),上海创新园是巴斯夫亚太地区的研发枢纽。2024 年,巴斯夫向大中华区客户的销售额约为86亿欧元,截至年底员工人数为12,687名。目前,巴斯夫在大中华区拥有27个主要全资子公司,11个主要合资公司,以及28个销售办事处。巴斯夫在大中华区的业务包括石油化学品、中间体、特性材料、单体、分散体和树脂、特性化学品、催化剂、涂料、护理化学品、营养与健康和农业解决方案。上述化工产品几乎用于日常生活的所有领域:从房屋、汽车、食品、农作物、医药、纺织、运动服装、家居用品、电子设备到包装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