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创新产品推向市场 你方唱罢我登场
2016/4/25 0:00:00 来源:雅氏橡塑网 关键词:聚风塑料网
塑料早已从传统最普通的杯、盆等日用品,延伸到包装、汽车、电子电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各领域,放眼望去,塑料制品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也正在悄悄的经历一场“塑化”风潮。
未来5年,通用塑料工程化、工程塑料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化,将成为塑料发展的主要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传统行业对塑料的需求有饱和的趋势。塑料领域更需要创新以应对市场变迁,创新成为今后塑料行业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指出,高端品种创新、通用品种高端化是高分子产业创新的重要突破方向。以下,让我们分享下近年全球塑料领域一些典型创新应用案例,尽情感受下正在日益加速的塑化生活变革。
汽车—最热门应用圣地
随着轻量化等需求的提升,塑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据美国市场调研公司GVR预计,2015-2022年预计车用塑料年复合增长率将达9.5%,至2022年市值将达530亿美元。材料方面PP是主导产品,在2014年全球销量中占据25.6%。
2020年,中国的汽车使用量预计超过2亿辆。轻量化已成为汽车节能降耗的先锋,工程塑料及相关复合材料正是实现轻量化最重要的材料。作为当前最前沿和热门的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应用正体现出由装饰件、覆盖件向承力件和车身部件延伸、由局部应用向整车应用延伸、从高档车应用向新能源车延伸、从研发逐渐进入产业化生产等显著趋势。
氢化丁腈橡胶(HNBR)弹性体可直接复合制成冷却回路部件。
发动机周边由于温度高、环境恶劣,对产品性能要求苛刻,因此也成了塑料探险家们的最爱,争相亮出各家绝活。赢创工业集团的特种聚对苯二甲酰胺(PPA)VESTAMID HT plus R1033产品与德国KACO 最新研发的氢化丁腈橡胶(HNBR)弹性体可直接复合制成冷却回路部件,该部件基于塑料—橡胶直接粘接的专利技术,并被著名汽车制造商安装采用。这种技术可不经过任何预处理,实现组件塑料部分和橡胶部分的牢固结合,即使在弹性体硫化过程中,塑料零件也可保持尺寸稳定,这使得组件在百万次循环使用后不会出现任何故障。
康迪泰克(ContiTech)振动控制和巴斯夫联手,共同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塑料变速箱横梁,并成功应用于奔驰S级轿车的后轴副车架。该组件以BASF生产的Ultramid A3WG10 CR聚酰胺为原料,该原料通过增强和优化可承受高强度的机械负荷。
索尔维化工公司与美国工程师Matt Holtzberg合作,开发出了全塑料发动机。预计塑料引擎将重63至67千克,比等功率引擎轻近40千克。索尔维公司将替换10个主要引擎部件,Polimotor 2引擎应用于M-20 C双门概念赛车。
未来5年,通用塑料工程化、工程塑料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化,将成为塑料发展的主要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传统行业对塑料的需求有饱和的趋势。塑料领域更需要创新以应对市场变迁,创新成为今后塑料行业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指出,高端品种创新、通用品种高端化是高分子产业创新的重要突破方向。以下,让我们分享下近年全球塑料领域一些典型创新应用案例,尽情感受下正在日益加速的塑化生活变革。
塑料创新产品推向市场 你方唱罢我登场
汽车—最热门应用圣地
随着轻量化等需求的提升,塑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据美国市场调研公司GVR预计,2015-2022年预计车用塑料年复合增长率将达9.5%,至2022年市值将达530亿美元。材料方面PP是主导产品,在2014年全球销量中占据25.6%。
2020年,中国的汽车使用量预计超过2亿辆。轻量化已成为汽车节能降耗的先锋,工程塑料及相关复合材料正是实现轻量化最重要的材料。作为当前最前沿和热门的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应用正体现出由装饰件、覆盖件向承力件和车身部件延伸、由局部应用向整车应用延伸、从高档车应用向新能源车延伸、从研发逐渐进入产业化生产等显著趋势。
氢化丁腈橡胶(HNBR)弹性体可直接复合制成冷却回路部件。
发动机周边由于温度高、环境恶劣,对产品性能要求苛刻,因此也成了塑料探险家们的最爱,争相亮出各家绝活。赢创工业集团的特种聚对苯二甲酰胺(PPA)VESTAMID HT plus R1033产品与德国KACO 最新研发的氢化丁腈橡胶(HNBR)弹性体可直接复合制成冷却回路部件,该部件基于塑料—橡胶直接粘接的专利技术,并被著名汽车制造商安装采用。这种技术可不经过任何预处理,实现组件塑料部分和橡胶部分的牢固结合,即使在弹性体硫化过程中,塑料零件也可保持尺寸稳定,这使得组件在百万次循环使用后不会出现任何故障。
康迪泰克(ContiTech)振动控制和巴斯夫联手,共同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塑料变速箱横梁,并成功应用于奔驰S级轿车的后轴副车架。该组件以BASF生产的Ultramid A3WG10 CR聚酰胺为原料,该原料通过增强和优化可承受高强度的机械负荷。
索尔维化工公司与美国工程师Matt Holtzberg合作,开发出了全塑料发动机。预计塑料引擎将重63至67千克,比等功率引擎轻近40千克。索尔维公司将替换10个主要引擎部件,Polimotor 2引擎应用于M-20 C双门概念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