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欢迎访问聚风塑料网!

东营 千亿石化城喷薄渤海湾

2018/1/5 0:00:00 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聚风塑料网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东营市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的城市,伴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该市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为全国举足轻重的石油石化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通过参访近距离透视东营市石化产业逆势发展的背后乾坤。


转型:敢为人先领立潮头


山东省东营市,一座因油而建、因油而兴的城市,伴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该市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为全国举足轻重的石油石化城。


但近年来,胜利油田资源接续不足、开采成本高的问题不断凸显,在低油价冲击下一批批低效油井被迫关闭,引发了产业的广泛关注。就在不明就里的人们以为东营市就此拉开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序幕时,东营市石化产业今年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有望首次突破1000亿元,以及东营市正筹备明年举办首届国际石油化工展览会、以此为平台吹响进军全国化工园区前五强的号角,两大爆炸性产经事件瞬间吸引了全行业的目光。


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记者开门见山地抛出了自己的疑问:东营市作为一座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城市,随着近年来胜利油田资源接续问题显露,当地石油工业发展式微,石化产业是否也受到了冲击和影响?


东营港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商务局局长何宝民的回答既让记者惊讶,“我市石化产业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和影响,反而更加健康快速发展,这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更得益于我们的产业转型走得早、调得快、抓得实。”


东营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也是黄河三角洲区域中心港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在渤海湾西南海岸及山东省港口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东营港海域等深线密集,是渤海湾泥质海岸线建设深水大港的天然良址。近年来,东营港港口及成品油码头的日益完善,当地地炼企业可以便捷地引进进口原油,极大地摆脱了对胜利油田的资源依赖。如东营港经开区的4家地炼企业其进口原油都是通过码头和运输管线,将进口原油直接输送到罐区、再分输到企业,大部分产成品又直接通过东营港装船运送到长江一线和广东等地,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


截至目前,东营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6900万吨,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其中,当地有10家地炼企业获批原油进口使用权,共计额度2680万吨/年原油,待审批企业6家,预计明年将达到3800万吨/年。这些进口原油指标,对于支撑助推东营市炼化产业和地炼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料保障。


领跑:千亿石化基地崛起


在诸多有利条件的作用下,近两年东营市虽然石油产业乏善可陈,但石化产业的表现可谓惊艳。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石化市场的全面回暖,东营石化产业捷报频传。以东营港经开区为例,今年1~10月,港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7亿元,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95.8亿元,同比增长22.5%。预计2017年全年港区固定资产投资142.6亿元,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1亿元,同比增长21.6%,首次跨入千亿级石化产业基地之列,实现历史性跨越。


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化工产业发展的最新部署,目前东营市还在编制“三规划、一方案”。第一个规划是全市化工产业发展五年规划,根据东营现有基础和优势,找准在国内外化工产业分工中的定位,明确今后五年东营化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重点任务、发展路径和重大项目。目前该市已委托日本三菱化学咨询株式会社负责规划的整体编制工作。第二个规划是临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将对标新加坡裕廊化工区、上海化学工业区等国内外一流化工园区,高起点规划,科学布局,整体提升。第三个规划是重点企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在全市规划中找准定位,明确今后3~5年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一个方案是全市化工产业新动能三年行动计划方案,东营港经开区正委托石油和化工规划院编制化工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五年规划和三年实施方案,将为东营化工产业加快调转升级、提前转向新发展轨道提供重要指引,引领产业发展新时代。


截至目前,东营港累计完成港口项目投资达150亿元,建成生产性泊位55个、对外开放泊位达到20个,成为了涵盖液化品、散杂货、客运、集装箱等多种运输业务的区域性中心港,也是环渤海地区最大的油品及液体化学品特色港口。三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增强重大项目承载能力。全市仅东营港经开区就累计完成基础设施配套投资80余亿元,基本实现了生产性和生活性配套设施的全覆盖,港区实验幼儿园、中心医院、集中供热中心、国家级石油炼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环境监测中心、消防站全面建成,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着力推进了兴港公路、疏港铁路、大唐电厂等事关东营港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基础建设工程。四是安全环保作为港区的头号工程,助推企业绿色安全生产。


聚集:“高”与“优”协作和鸣


开发区加强与央企、国企合作,积极参加山东省各项交流推介会,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多次赴京津冀地区、浙江、江西、重庆等地开展招商活动,与中国中化集团、浙江恒逸集团、齐鲁交通集团、齐鲁交发集团、中国能建集团等单位进行了合作商谈。截至目前,共签约项目19个,签约金额235.94亿元;在谈项目13个,计划投资576.7亿元。“十三五”期间,围绕烯烃产业链、芳烃产业链的己内酰胺、尼龙66等一大批重大补链延伸项目有望陆续进驻东营港经开区,并将依托优势项目进一步发展苯乙烯、丙烯酸、PMMA、聚碳酸酯、高吸水性树脂等一大批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项目,形成种类丰富、规模领先的高端化工产业集群。


在港区内企业山东诺尔生物科技公司,年轻的总经理荣帅向记者介绍了该公司所专注的高吸水性树脂的神奇。该公司2003年创立,2012年迁入东营港区,目前年产吸水树脂20万吨、丙烯酸20万吨、聚丙烯酰胺20万吨、丙烯酰胺30万吨,是国内聚丙烯酰胺和吸水性树脂领域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民营化工企业,其高吸水树脂产品生产采用美国先进技术,产品性能完全可以与国外化工巨头相媲美,目前出口量占到总产量的一半,在世界一线品牌的婴儿纸尿裤、卫生巾等卫生护理市场获得广泛的应用。一家500来人的企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拥有专利和科技成果鉴定数十项,让我们充分见证了民营经济的活力、创造力、效率和效益。


梦想:面向世界 进军全球


东营港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杜振波向记者描述了港区发展的宏大远景,也分享了自己关于港区建设的理念思路。他说,国家已经确定“十三五”期间要重点建设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4.850, 0.11, 2.32%)、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等七大石化产业基地。而东营市地处化工第一大省山东,拥有得天独厚的区域、资源、土地、产业等综合优势,将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石化产业基地的“第八极”。


据介绍,目前东营市正在开展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争取工作,以卓有成效的发展业绩力争早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为后期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国家级战略支撑。


何宝民局长告诉记者,与目前获批的七大国家石化基地相比,东营市发展石化产业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全市共有规模以上石化企业129家,一次原油加工能力6900万吨,占全省的1/3;东营港经开区投产和在建项目达到90多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580万吨,初步形成了基础化工原料、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经济总量居中国化工园区前十强。


今年以来,随着石化市场的全面回暖,东营石化产业捷报频传。以东营港经开区为例,今年1-10月,港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7亿元,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95.8亿元,同比增长22.5%。预计2017年全年港区固定资产投资142.6亿元,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1亿元,同比增长21.6%,首次跨入千亿级石化产业基地之列。


按照东营港经开区的规划,力争到2020年,形成以智慧化管理为保障,以炼油、烯烃、芳烃一体化为基础,以多元化原料加工为补充的产业体系,达到30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烯烃、200万吨/年芳烃、100万吨/年己内酰胺的基础产业规模,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化工园区前八强。到2025年,形成以科研成果转化为驱动,以清洁能源、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为主体,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为特色的高端化、清洁化产业体系,达到3000亿产值的基础石化产业规模,打造合成纤维、合成两大化工新材料千亿产业集群,建成世界一流的化工及新材料基地。


据介绍,按照东营市“一个产业,一个展会”的总体布局,2018年5月29日~31日,东营市将隆重举办首届国际石油化工展览会,并同期举办全球石油贸易峰会、全国化工高峰论坛、全国化工科普展及摄影展等系列活动,让东营石化产业隆重推向全球、面向世界。喷薄而出的东营,已经站在奋力跃升的历史关口。


关键词阅读
登入后,聚塑网将会依据您的阅读习惯推荐您感兴趣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