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趁中国环保阵痛期抢滩全球原料市场,中国企业该如何反击
2018/7/26 0:00:00 来源:塑商汇 关键词:聚风塑料网
距离1月1日“环境税”起征日已过去半年时间,各地陆续开出首张环境税“罚单”,而与此同时中央巡视组第一阶段“回头看”工作业已进入尾声。据统计,截至6月25日,6个督察组共受理有效举报24246件;其中立案处罚2579家,罚款25096万元;拘留235人;问责1939人。
对于那些高污染企业而言,“要么转型,要么关停”已经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在这其中,对于一些基础原材料产业而言,如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降低缴税负担成为了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而这,也为日本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以水处理产品为例,日本各家企业的水处理设备及相关配套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近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销售态势,此外,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探测装置,废气处理装置的生产厂家近来也是订单不断。例如,松下电器 (中国) 的通风和鼓风机业务在中国的子公司的销量不断上升。
相较于国内而言,日本企业在这方面的研发更早,产品也更有竞争力。例如日本东丽化学始终致力于水处理膜技术的开发,是世界上极少数拥有RO、NF、UF、MF、MBR等全系列膜技术与商业化膜产品的厂家之一。2018年6月27日,东丽公司宣布与中国水务集团合作,将为城市水管道提供技术支持与水处理膜产品,以期在中国推动“自来水直饮水”变革,让大陆的自来水可以像日本国内一样直接饮用。而中国水务公司负责着大陆地区50多个市的水管道基础设施,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水务营运商之一。
在废气处理方面,日挥化学于2017年3月9日开发出一种使废气从低温到中温的干法脱硫脱硝系统, 并开始以此为主打产品进军中国市场。有消息称,北京的一家工程公司已与日挥化学展开合作并收到了五套新的脱硫脱硝设施。日挥化学表示,今后公司将与更多中国公司合作,将该产品应用从焦炉扩展到玻璃厂等其他领域。
而就在半年前,日本国内关于中国化工市场的言论还是以“中国企业的整顿与停产导致供应链受到影响。” “成本上升,竞争优势不再”之类的消极情绪为主,但是对于拥有巨大市场的中国而言,即使正在经历“转型阵痛期”,部分工厂关停,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正常运转之中,而且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他们对于环保设备的需求量巨大。可谓是危机之下,必有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