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展“技术应恰到好处”的创新策略——访海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荷尔玛•佛郎兹(Helmar Franz)教授
2019/5/15 12:04:37 来源:聚风传媒 关键词:聚风塑料网
宁波海天集团是全球产量最大的制造企业,员工总数达5600多人。2016年,在超过120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上,海天共计生产出29538台注塑机,其中约30%出口至130余个国家与地区。去年,海天迎来了五十周年庆,而在这一年面对动荡的市场环境,该公司的销售业绩令人惊艳,创下新的历史记录,达到人民币80.98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10.4%。
在5月于广州举行的CHINAPLAS2017展览会上,海天集团展示了高效节能且能出色完成现代注塑技术核心功能的标准化注塑机。另外“海天智造”隆重亮相本次展会,所有机型通过海天智造事业部组建自动化方案,实现集中联网实时监控。在展会第二天的下午,海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天”)举行了媒体见面会,该公司董事荷尔玛•佛郎兹(Helmar Franz)教授向记者们介绍了海天的近期发展情况和未来前景,并在发布会后接受了聚风传媒的独家专访。
再次交出骄人成绩单
佛郎兹教授指出,全球经济处于调整期,尚未完全复苏,这影响了海天部分海外客户的需求,但国内经济开始转暖,从而带动注塑机需求转旺,促使海天注塑机主要系列天隆(Mars)机型的销售上升,由2015年50.86亿元增长至2016年55.49亿元,增长9.1%。而对市场变化及经济表现更敏感的小型吨位机器的销售在去年下半年的复苏中更为明显。因钢铁等原材料价格持续稳定,公司全面推出2S系列产品后的产品销售结构改变,以及销售量的提升,因此,经营效率及盈利能力持续得到改善和提高,毛利率由2015年的33.0%增加至2016年的34.4%。
业务发展策略卓有成效
几年前,海天提出了小型吨位注塑机全电化及大型吨位注塑机二板化的业务发展战略,而2016年取得的业绩证明这些策略已经取得卓著的成效。长飞亚电动系列及纯二板天虹(Jupiter)系列的销售额于2016年分别增至7.95亿元和9.82亿元,较2015年分别增加17.7%和32.5%。2016年,电动注塑机在小型吨位注塑机中的销售比例及二板注塑机在中大型吨位注塑机的销售比例分别占15.3%及36.3%。
“技术应恰到好处”带来显著优势
除了常被拿来讨论的生产效率话题之外,对于塑料加工企业而言,关于生产工艺的最大未来挑战是 - 灵活变通,这是海天规划发展“技术应恰到好处”之创新策略的缘由。机器的技术灵活性在海天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该公司正在重新定义模块化概念,赋予灵活性以一个特别维度。
缩短的产品周期、频繁的换模、和对最大效率的需求,都要求那些生产负责人员在生产效率和灵活性之间保持平衡。例如,一个为某一特定产品而特制的生产单元有可能是高产的,但当要整修或变换产品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生产单元可能不再适用于这种方式,因此它就不是很灵活的。然而,效率不允许变差,因为加工企业需要精确规定的交货期限。海天提供具备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在最优成本之下赋予生产力和灵活性之间的最佳平衡,就是具有极大灵活性和“技术应恰到好处”创新理念的注塑机,能满足多样化制品的生产需求,所覆盖的广泛程度已前所未有。
未来,海天机器的模块化将通过更为灵活、以应用为导向的恰到好处的技术,为加工商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佛郎兹教授透露,制造油电混和机型不会是首要的研发目标。相反,伺服油压和电动机型的成熟技术将在未来得到优化,从而它们的核心组件可以在模块方式中组合起来。在探索如何践行“灵活变通”,为客户解决切实所需的道路上,海天早已开始了征程。
走向工业4.0的理性之路
海天将继续实践转型升级,行走在从纯粹机器制造商转变为全面智能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深层次发展之路上。海天集团的工程师、系统开发者和IT专家在跨洲项目组中紧密合作,通过运用创新策略,寻求达致解决方案和目标的不同路径。
这包括优化与系统环境对接的新式界面,从而以更高的灵活性把高度标准化的机器集成到自动化工艺中,同时不损失生产效率。例如,长飞亚和海天机器配备了所有可用的标准国际接口作为可选项,保证智能连接到现代制造单元和生产工艺当中,适用于客户现场和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佛郎兹教授表示:“在海天,我们非常强调‘工业4.0’这一主旋律,并与我们的系统合作伙伴及众多客户展开讨论。我们的机器如何以及何时能被集成到‘智能化’环境中,是通过最后分析能为顾客带来哪些好处和附加值而决定的。但是,首先仍有一些只靠一方无法搞定的常见挑战,如安全性、网络可连性和互联网稳定性。而且,什么东西是有意义的也是一个问题。对于单个的塑料加工企业来讲,并不是今天技术上已可行的任何东西就一定在经济上是讲得通的。这里关键是找到最为经济高效的途径 - 最优成本之下实现灵活性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完美平衡。”
采取措施促进有效增长
除了由数字化引出以及与大势所趋的自动化有关的问题以外,当今的机器制造话题依然是海天的关注焦点,佛郎兹教授补充道:“虽有了工业4.0方面的发展成果,我们也不会忘记机器本身。与大学一起,我们正在注塑机上研究轻量化结构的话题。对于新材料以及相应会需要的新型塑化概念,我们与北京化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展开合作。其它加工方法的融合也在海天国际内部被热烈讨论,例如模板的成型,以及由‘分享经济’所激发出来的资源最佳利用的新型商业模式。”
Helmut Helmar Franz教授简介
荷尔玛•佛郎兹(Helmar Franz)教授,68岁,于2007年9月加入海天集团,现任海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之前他曾是全球塑机名企 - 德国德马格(Demag)公司的主席。佛郎兹教授在塑料加工机械行业拥有超过40年的经验。
精彩Q&A
聚风传媒: 海天决策层对工业4.0是如何认识和规划的?
佛郎兹教授: 迈向第四次工业**无疑是重要的,当然这有赖于诸多因素:企业实力、经济环境、社会需求等等。因为我们的顾客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生意,所以我们的观点是,每个实业企业应当考虑在各个国家哪些措施是明智的,在经济上是可行的。我们海天自己已经在做这个事情有些时日了,而且还是高强度的。
首先,我们把自己看作机器制造商。我们提出了利用“技术应恰到好处”的创新策略来建造多功能注塑机。这些机器是为大规模生产和种类繁多的标准而设计,必须变得更加多功能、高效和简单。它们也必须能通过标准化接口而联网,在这点上,对于我们机器生产商来讲,仍有一些挑战。我们的机器是否、何时、怎样融合到“智能化”环境中,有赖于从中所能产生的利益。
聚风传媒: 您几年前曾经讲过的一句话令人难忘 - 今天的海天,其实在五年前就已规划好。那么你们已经为从今五年后的海天勾勒出一幅怎样的蓝图?
佛郎兹教授: 自2016年下半年起,国内客户的投资信心在逐步恢复,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到了今年初,客户的订单远超预期。海天将继续秉承客户需求为导向,实行“应用型”的市场销售策略,把握住这一波市场复苏带来的商机,为客户继续提供高性价比的创新产品。
我相信凭着海天出色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借助中国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海天将会在产品研发、生产过程和提供的产品服务方面进一步创新,以迎接人工智能带来的第四次工业**,促使公司在提升公司效率的同时,也将为客户提供智能集成产品方面打下良好基础,在今后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继续傲视同业,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更大的价值。海天的目标是在销售数量上占据市场领袖的地位,而这个目标要通过持续创新、对机器质量的不断升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清晰的市场定位来实现。
版权声明:本文为传媒合法拥有版权的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卓商塑料网。
[责任编辑:238037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