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欢迎访问聚风塑料网!

致敬院士 礼赞科研先驱

2023/12/7 9:23:15 来源:聚风传媒 关键词:聚风塑料网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分别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4人。今年我们没有看到来自塑料行业的新面孔,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行业缺乏卓越的科研人才。今天,特向大家介绍新中国成立74年以来塑料材料及加工领域先后出现的八位院士,分别是王葆仁、徐僖、瞿金平、王玉忠、蹇锡高、王琪、陈学思、张立群,他们在科研、生产、教育、科普等方面的成果和贡献一直是我们行业的骄傲。其中的王葆仁和徐僖已经不在人世,但两位大师的故事和成就,值得人们永远怀念。


王葆仁: 中国高分子研究拓荒者

90.jpg

王葆仁(1907-1986),高分子化学家,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的科研、生产、教育、推广、普及等方面工作。1952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首先在国内开展了高分子科学的研究,分别以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即有机玻璃)和聚己内酰胺(即锦纶)作为研究任务,试制出我国第一块有机玻璃和第一根尼龙6合成纤维,以后分别转至沈阳化工研究院和锦西化工厂扩大生产,成为我国最早的高分子工业产品。王葆仁在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成立了高分子物理化学和有机硅2个研究组,新中国的高分子科研队伍就这样成长起来,为大学和产业部门培养出一批高分子专业人才。在他的指导下,化学所进一步开展了有机硅、有机氟高分子和离子交换树脂与膜等新材料的研究,为发展我国的合成纤维和塑料树脂科学与工业作出了较大贡献。



徐僖: 中国塑料之父

91.jpg

徐僖(1921-2013),高分子领域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四川大学教授。1953年试制出我国最早的自制塑料 - 五棓子塑料,成为我国高分子材料事业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主持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采用国产原料、设备的塑料工厂,创办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塑料专业,撰写了我国第一本高分子专业教科书《高分子化学原理》,被尊称为“中国塑料之父”,在上世纪50年代完成塑料产业化。徐僖在国内最早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理论的高度来系统地研究聚乙烯、聚丙烯、聚氧化乙烯、聚氯乙烯和丙烯酸类树脂等10余种共混体系的有关化学反应、结构形态和流变行为,提供了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理论依据。1961年,徐僖又带领团队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分子研究所,1989年,创建我国高分子材料领域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学科跻身全国一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徐僖还培养出了许多高分子领域的顶尖人才,比如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琪和瞿金平(后文将介绍),就是徐僖带出的研究生。从1953年开始,徐僖和他建立的培养基地为国家培养了近3万名高分子方面专业人才。



瞿金平: 传统高分子材料塑化加工技术颠覆者

92.jpg

11月24日,瞿金平在第四届中国塑料产业链高峰论坛上作《面向新型工业化的高分子绿色智能制造》报告


瞿金平,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及装备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高分子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装备技术与理论研究,提出振动剪切形变和体积拉伸形变动态塑化输运方法及原理、系统发展了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理论、发明研制成功一系列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新装备。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我国高分子先进制造装备领域的唯一国家级研发机构,一直以来致力于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他带领团队取得多项世界首创的科技成果,打破了我国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术来源长期依靠模仿和引进的局面。他曾表示:“在科学道路上没有捷径可以走!科技工作者要勇坐冷板凳,不要迷信国外的技术,要努力想办法走出我们的新路。”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优秀奖1项;香港蒋氏科技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等奖励荣誉。他曾主动要求卸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职务,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



王玉忠: 三大奖囊括者

93.jpg

王玉忠,高分子材料专家,四川大学教授,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从事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研究,创建了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型防火阻燃材料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环境与火安全高分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7个国家/省部创新平台,在阻燃材料、生物基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材料循环与升级回收领域取得了系统理论和应用创新成果,引领了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为解决行业技术瓶颈作出重要贡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全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获教育部和四川省的科技/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四川省最高科技奖等荣誉。



蹇锡高:工程塑料领域开拓者

94.jpg

蹇锡高,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有机高分子材料专家。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及其加工应用新技术研究,在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耐高温特种绝缘材料、涂料、耐高温高效功能膜等工程塑料领域做出了非凡成就。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863”、军工配套、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创新基金、火炬计划、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省市重大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项目等30余项。研制成功结构全新的系列新型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既耐高温又可溶解,解决了传统高聚物不能兼具耐高温和可溶解的技术难题,综合性能优异,成本低,属国际首创、原始创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电子电气、石油化工、精密机械、环保等领域。



王琪: 高分子材料界不让须眉之巾帼

95.jpg

王琪,女,高分子塑料及成型加工装备专家,四川大学教授,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高分子间复合物、聚合物共混物和复合材料、以及高分子力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带领研究团队发明了固相力化学加工新装备,建立多项基于固相力化学的高分子加工新技术,室温超细粉碎黏弹性高分子材料,高值高效回收利用难再生废弃塑料和橡胶,规模化固相高值利用纤维素、贝壳等天然生物质材料,规模化制备聚合物基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率先开展聚合物基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微型加工和3D打印加工研究等,发明了聚合物管旋转挤出新装备新技术,制备高性能聚合物管;发明了聚乙烯醇热塑加工和熔融纺丝新技术,开拓聚乙烯醇应用新领域;发明了环境友好无卤阻燃高分子材料和泡沫塑料制备新技术,多项成果已在多家企业产业化。



陈学思: 产学研结合的示范者

96.jpg

陈学思,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药物缓释载体材料、聚氨基酸水凝胶、聚乳酸产业化等方向的研究工作,设计并合成了高纯度的聚乳酸和聚氨基酸两大类可降解材料,促进了我国绿色材料和医用可吸收高分子材料及器件产业化快速发展。陈学思院士团队参与创立的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第二家、国内第一家实现聚乳酸规模产业化的企业,目前已成为国内聚乳酸行业的领军企业,形成了10余种主要牌号、30余个细分牌号的产品系列。陈学思还主持制定了聚乳酸树脂国家标准,为促进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发展,治理“白色污染”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医用材料方面,陈学思院士团队领衔成立了长春圣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是目前有从“医用级聚乳酸类高分子材料”到终端可吸收医疗器械产品全链条研发与生产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张立群: 橡胶材料学术带头人

97.jpg

张立群,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知名专家,曾任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橡胶材料科学与工程、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与聚合物加工工程等方面研究,担任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成型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和教育部“弹性体材料节能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美国化学会橡胶分会Sparks-Thomas Award、日本化学工学会SCEJ亚洲研究奖、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Morand Lambla Award、国际橡胶会议组织奖章IRCO Medal以及英国材料、矿物和矿业学会授予的Colwyn Medal等5项国际科技奖项。



以上介绍的几位塑料业老院士的研究和贡献不仅推动了塑料行业的发展,也为我们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完就本文,小编查阅了不少资料,不时为院士们献身科研、报效国家的壮举而深受感染,这本身也是一个极富有意义的学习和提升自我的过程。最后,向卓越的塑料行业老院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关键词阅读
登入后,聚塑网将会依据您的阅读习惯推荐您感兴趣的资讯